太阳集团tyc33455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25

制定日期:20256     制定:李春丽   审核:胡伟    批准:杨宁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120102

二、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信息管理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掌握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高新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本专业培养分智能终端开发和大数据管理两个方向。智能终端开发方向培养具备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可穿戴设备、嵌入式系统等)的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学生将掌握移动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技术等核心技能,能够应对智能终端领域的各类应用开发需求。大数据管理方向培养具备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将掌握大数据平台架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治理等核心技术,能够为政府、企业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解决实际业务场景中的复杂数据问题。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力系统、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从事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生还可以报考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较强的法律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职业素养】。

目标2.具有在信息化建设相关领域、行业和技术体系内,较熟练进行信息系统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开发的专业能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的专业能力。【业务能力】

目标3.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和书面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组织和实施信息化相关领域的项目。【沟通合作】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及时跟踪信息管理领域行业发展前沿,能进行跨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宽广视野】

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与自我提升的追求和能力,具有强健体魄和稳定心里素质,具备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能力,能够担负未来几十年的社会重任。【自我提升】

 

三、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体魄;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品位;具有家国情怀、公益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具有文化自信,能够传承创新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职业认同和职业伦理;了解国情民情社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知识:具有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家相关方针政策。

3.信息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信息系统环境、确定信息系统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研究并解决比较复杂的专业问题。

5.创新能力: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意识和思辨能力,能够对本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个人观点或者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6.沟通表达:具有良好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7.团队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合作技能,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8.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9.学习发展: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

 

四、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路与应用、信息资源管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JAVA)、电子商务、电力信息化与决策支持、智能终端开发技术、Web2.0程序设计、嵌入式技术基础、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大数据技术基础等课程。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技能、工程认知实训、生产认识实习、运筹学大型作业、数据库系统大型作业、创智能终端开发技术大型作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大型作业、Web2.0程序设计大型作业、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大型作业、Python程序设计大型作业、电子商务管理实务大型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电力信息管理综合实验、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电子商务实验等。

 

八、学制、毕业学位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165.5学分),劳动教育32学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312学时,集中实践528学时,共2840学时,其中必修课2376学时,选修课464学时)

类别

内容

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思政类、语言与工具类、综合素养类、能源电力特色类等:(760学时)

占课内学时

32.87%

通识选修课程

人文社科类、思政教育类、艺术审美类、自然科学类、外语拓展类:(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

6.9%

学科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336学时)

占课内学时

14.53%

占课内学时

32.53%

专业基础课:(416学时)

占课内学时

17.99%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核心课(必修):(336学时)

占课内学时

14.53%

占课内学时

27.68%

专业选修课:(304学时)

占课内学时

13.15%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32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36.2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528时)

 

 

十、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十一、课程导图


十二、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其与课程的对应关系表

(一)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1.品德修养

 

2.学科知识

 

 

 

3.信息能力

 

 

 

4.应用能力

 

 

 

 

5.创新能力

 

 

6.沟通表达

 

7.团队合作

 

 

 

8.国际视野

 

 

 

9.学习发展

 

注:在有对应关系的框内填“√”

 

(二)专业所设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图(见附件)


7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5级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xls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设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图.docx